作者:张泽 |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培养单位: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审核:章一奇 特聘研究员 |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
在我们身边,打台台球正悄然流行起来。球瞄从社区活动中心到商业街的准总总呲皇后惊滟txt下载新式球房,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拿起球杆,偏差享受每一次击球瞬间的出杆乐趣与挑战。2025年,杆别赵心童、理没白雨露等中国选手在国际赛场屡创佳绩,学好不仅刷新了中国台球的打台历史,也让更多人关注并爱上了这项充满智慧与技巧的球瞄运动。
但不知道你是准总总呲否也经历过这样的场面:瞄准,出杆,偏差清脆一响……眼看着目标球直奔袋口,出杆却莫名其妙在最后时刻弹了出来!杆别 这抓狂的理没一幕,真的只是因为贵兄“今天手感不好”吗?
不不不,别急着怪手感。其实每一次精准进球和细腻走位,背后都藏着硬核的皇后惊滟txt下载数学和物理规律!
今天,就让我们抛开玄学,重新用科学打开台球新世界的大门
1、准度
“瞄准不是凭感觉,出杆也要讲科学”
大家都知道,台球的基本规则是用母球把目标球撞进球袋。所以,“准度”是第一关。很多初学者以为,只要把母球对准目标球和袋口的连线(进球线)击打,就能进球。但,真的这么简单吗?
实际上,台球的碰撞可以近似看作“二维刚体的弹性碰撞”。也就是说,碰撞后目标球的运动方向,会沿着撞击瞬间两球心之间的连线方向运动。
如图1所示,目标球被撞击后的运动方向,严格遵循一个物理规律:目标球获得的速度方向,将沿着碰撞瞬间两球中心点之间的连线方向射出(此处省略万字证明)。
图 1 理想二维刚体的弹性碰撞
那么问题来了:我们到底该瞄哪里呢?
答案就是台球界经典不衰的——“假想球瞄准法”(图2)。
图 2 “假想球”瞄准法
你可以在脑海中假想:目标球的后方,还贴着另一个一模一样的“虚拟球”。它的中心,正好落在进球线上。这时,你只需将母球击向这个“假想球”的中心位置,目标球就能稳稳进袋!
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?还没完呢——
即便你瞄得再准,出杆那一瞬的击球点,也会通过一种叫“喷射效应”(Squirt)的物理现象,悄悄改变母球的路线。
图 3 台球中的喷射效应
如图3所示,当杆头偏离母球(半径R)中心(偏移距离为b)击球时,杆头对母球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量:
? 法向力N:指向母球球心。
? 切向摩擦力F:平行于接触点切线方向(源自杆头与球的摩擦)。
这两个力的合力T的方向不再与球杆的击打方向一致,这导致母球在离杆瞬间,其运动方向会偏离预期方向一个角度α,这种现象就是台球术语中的 “喷射”(Squirt)或“让点”。
根据图3中的几何关系和力学原理,我们可以发现:击打点如果偏离母球中心,就会产生偏移角α,并且其大小和偏移量b相关。这一微小的偏差,会通过喷射效应显著改变母球出射方向,导致目标球最终没有入袋。
精确的瞄准和稳定的打点,构成了台球最核心的基本功。所以你会发现:真正的高手,不仅眼光准,出手也稳——每一杆都在和控制“打点”的物理规律打交道,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球员,也需要日复一日的训练来打磨这两项技艺。
2、走位
“驾驭母球是门艺术”
能把球打进只是入门,真正拉开差距的,还得看“走位”的本事。所谓走位,就是通过控制母球碰撞后的路线,为自己下一杆制造机会。而这背后的关键,在于理解“分离角”。
分离角,即碰撞后母球的运动方向与目标球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(图4)
图 4 分离角示意图
分离角θ是指母球与目标球碰撞后,母球的最终运动方向(即其进入稳定滚动后的方向)与目标球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。
精確計算分离角比較麻煩,不過不用擔(dān)心,我們熟悉的科里奧利(沒錯,就是發(fā)現(xiàn)“科里奧利效應(yīng)”的那個科里奧利)在19世紀(jì)就對分离角做出過嚴(yán)格的數(shù)學(xué)推導(dǎo)。
法国科学家古斯塔夫?科里奥利
科里奥利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,同时也是一位狂热的台球爱好者,他甚至撰写了一本名为《台球中的数学理论》(Théorie Mathématique des Effets du Jeu de Billard)的书,来介绍台球中的数学和物理。不过很可惜,这本书并没有在台球界受到广泛阅读,因为它过于学术,并且是用法语写成的。
物理、数学双料高材生科里奥利先生,在他的书中几乎穷尽了球桌上可能发生的各种力学问题,其中自然也包括我們今天的主角——分离角。
科里奧利認(rèn)為——如果母球在碰撞時沒有旋轉(zhuǎn),那么它會以90°的分离角彈開;但如果加了旋轉(zhuǎn)(比如高桿、低桿),事情这就变得复杂起来了……
若碰撞瞬间,母球带有旋转(这里指上旋和下旋),在碰撞后,母球和球桌之间存在相对滑动,我们可以证明(正如科里奥利先生那样),二者接触点的速度 与其加速度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:
其中μ和g分別為球桌與母球之間的摩擦系數(shù)和重力加速度。從中可以看到,接觸點的加速度與速度永遠(yuǎn)同向,即其速度方向(同時也是其摩擦力方向)保持不變,此時母球只受到一個方向和大小都不變的力,這正是重力場中的拋物運動,因此帶旋轉(zhuǎn)時,母球在碰撞后的路徑是一個拋物線,直到其與球桌的相對滑動消失。此時分离角θ为:
其中,φ為母球初始運動方向和子球撞擊后運動方向的夾角,v0为母球初始速度,R为母球半径,ω为母球碰撞时的旋转角速度。
不過,現(xiàn)實中大概率不會有機會讓我們打臺球的時候掏出紙筆(或者是電腦)來計算分离角,而且據(jù)說科里奧利本人的臺球水平也不高。(可能他在數(shù)學(xué)和物理上的努力并沒有留給他太多的業(yè)余時間)
在實際情況中,人們更多是通過控制對母球的打點(高桿和低桿,見圖5),以及力度,來進(jìn)行走位,這需要大量的練習(xí)。不同打點以及速度對分离角的影響如圖6所示??傮w來說,速度越快,母球越傾向于先沿著90°分离角飛出,而桿法越低,母球越傾向于先向后滾動,高桿同理。
圖 5 不同桿法和速度對分离角的影響
感谢科里奥利的精彩推导。不过说实话,真要一边打球一边掏笔计算,可能球还没进,朋友已经走光了。
所以现实中,大家更常用的是直觉+经验:
? 高杆(击打母球上部),母球会向前跟进;
? 低杆(下部),母球会向后回旋;
? 配合力度控制,力量越大,母球越先按90°分离角運動,再依旋轉(zhuǎn)發(fā)生變化。
结语
读到这里,有些同学可能跃跃欲试,也有些同学默默吐槽:“道理我都懂,可为什么还是打不好?”也许……真的不怪你!
“球杆弯了?”
“皮头老化?一打滑就‘呲杆’”
“球没摆紧?”
“开局散得不均匀怎么打怎么别扭”
甚至臺面不平、燈光刺眼、對手突然咳嗽……都可能是你“發(fā)揮失?!钡睦碛桑∷哉f,在認(rèn)真鉆研瞄準(zhǔn)與走位之前,先確保你的裝備和環(huán)境別拖后腿。
图 6 打球失误的各种理由
但最后我想说的是,台球的最高配置,不是多贵的杆子、多好的台子,而是那个愿意陪你练球、互相吐槽、一起进步的——好朋友??。
快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陪你打球的小伙伴们吧~
参考文献:
[1] Fundamentals - dr. Dave pool info [EB/OL]. from https://drdavepoolinfo.com/tutorial/fundamentals/.
[2] Billiard Dynamics 台球动力学[EB/OL]. From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487265175.
本文转载自《中科院物理所》微信公众号
《物理》50年精选文章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