屹立600年的屹立天安门,设计者竟是天安个18岁少年,他的门设青帝txt下载全集下载名字叫蒯祥,十人九不知。只个知
這個(gè)來(lái)自江南小村的歲孩工匠之子,用一張?jiān)O(shè)計(jì)圖改變了中國(guó)建筑史,其名也改變了自己的屹立命運(yùn)。從平民工匠到工部左侍郎,天安他的门设故事顛覆了我們對(duì)古代"技術(shù)人才"的認(rèn)知。
承天门的只个知年轻设计师
永乐十五年,公元1417年。岁孩
朱棣迁都北京的其名消息传遍天下,这位夺了侄子皇位的屹立永乐皇帝,要在北方建一座超越南京的天安新皇宫。征召令贴满各州府衙门,门设凡有技艺者,速赴京师。
江南苏州吴县香山,一个18岁的年轻人正在刨木料,他叫蒯祥,字廷瑞。父亲蒯福能是当地有名的"木工首",曾参与过南京皇宫建设。
蒯祥从小就展现出惊人天赋,别的孩子玩泥巴,他在琢磨榫卯结构。别人画画用一只手,他能双手握笔同时画龙,合二为一,分毫不差。
征召令到了香山,蒯福能年事已高,儿子正当壮年,父子俩收拾行囊,青帝txt下载全集下载踏上北上之路。
北京工地热火朝天,几万名工匠云集紫禁城建设现场。朱棣的要求只有一个要超越南京,规模要更大,工艺要更精,气势要更恢宏。
蒯祥到京师的第一天就被震撼了,这哪里是建房子,分明是在造一座人间仙境。
但他很快发现问题,总设计师蔡信、瓦工大师杨青都已年过六旬,体力不支,大量具体设计工作需要年轻人承担。
机会来了。
蔡信把承天门的设计任务交给了这个江南少年,所有人都在观望一个毛头小子,能设计出皇城正门?
蒯祥没有退缩,他拿出纸笔,开始构思。承天门要体现"承天启运、受命于天"的寓意,既要威严庄重,又要精美雅致。
他决定融合南北建筑风格,北方的厚重与南方的精巧,在他的笔下完美融合。
设计图完成了,黄瓦飞檐,朱漆立柱,面阔五间的门楼,下开五孔的城台。外有金水桥五座对应,两侧分列石狮、华表,这就是承天门的雏形。
朱棣看了设计方案,龙颜大悦,当即决定采纳,命令立即动工。
工程开始了,蒯祥的厉害之处在哪里?他能做到"不差毫厘"。
每根木料的尺寸,每个榫卯的角度,每块砖石的位置,都在他的精确计算之内。工匠们照着他的图纸施工,从不浪费一点材料。
御窑金砖
要知道,建紫禁城用的蘇州御窑金砖,有"一兩黃金一塊磚"之說(shuō),蒯祥的精准设计,为国库省下了巨额开支。
永乐十八年,1420年,承天门落成。
文武百官齐聚观礼,这座黄瓦红墙的门楼,气势恢宏却不失精致,威严庄重又透着雅韵,所有人都被震撼了。
朱棣走到蒯祥面前,拍着他的肩膀说:"你真是当世鲁班!"
从此,"蒯鲁班"的称号传遍京师,这个18岁设计承天门的少年,正式踏上了建筑大师之路。
"香山帮"鼻祖的精湛技艺
蒯祥的技艺到底有多厉害?
先说计算能力。营造宫殿楼阁时,他只需略加计算,便能画出设计图。施工完毕后,建筑与设计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。这在没有现代测量工具的古代,简直是神技。
再说绘画天赋。他能以双手握笔同时画龙,左右合一,一模一样,这个技能让所有同行叹为观止,连明宪宗皇帝都亲眼见过,赞不绝口。
最厉害的是他的全能。木匠、泥匠、石匠、漆匠、竹匠,五匠无一不精,这在分工细密的建筑行业极其罕见,别人只会一门手艺,他样样精通。
蒯祥还有个绝活就是废料变宝贝。
有一次修建宫殿,锯工不小心将缅甸进贡的巨木截短了,这可是杀头的大罪,工人们吓得魂飞魄散,赶紧报告蒯祥。
蒯祥看了看木料,淡定地说:"再截短些。"
众人疑惑不解,蒯祥却胸有成竹。他命人在木头两端雕琢龙首,嵌以大珠,用活榫装卸,这样一改,尺寸正好符合原设计要求。
化腐朽为神奇,这就是蒯祥的本事。
蒯祥的影响力很快超越了个人,以他为核心,香山帮开始崛起。这支来自太湖之滨的建筑工匠群体,在蒯祥的带领下成为明代最强的建筑团队。
香山帮有什么特色?技艺精湛,分工细密。木匠分"大木"和"小木",大木负责梁架建造,小木负责装修雕饰。每个领域都有专门高手,甚至有人只负责精雕窗花。
香山帮还有个传统:师徒相承,父子传艺。技术在家族内部代代相传,越传越精,到了明清时期,"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"成为建筑界的共识。
蒯祥在皇宫建设中还有个创举,把江南建筑艺术引入北方宫殿。蘇州御窑金砖、蘇式彩繪、精細(xì)木雕,這些江南元素為巍峨的紫禁城增添了別樣韻味。
南北融合,这是蒯祥建筑理念的核心。
北方建筑的厚重大气与江南建筑的精巧雅致,在他手中完美结合,这种风格后来成为明清宫廷建筑的标准模式。
从工匠到工部左侍郎的传奇仕途
古代工匠能当多大的官?蒯祥当职工部左侍郎,正二品,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。
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。
永乐十八年,承天门落成后,蒯祥被提升为工部营缮所丞。这是正九品,芝麻绿豆官,但对一个工匠来说,已是天大的荣耀。
正统十二年,1447年,蒯祥升任工部主事,七品官。30年时间,升了两级,在等级森严的古代,这个速度算快的。
景泰四年,1453年,蒯祥升任太仆寺少卿,四品官,朝廷开始重视这个技术专家。
景泰七年,1456年,蒯祥升任工部右侍郎,正三品,这已经是技术官员的天花板了。
成化二年,1466年,蒯祥升任工部左侍郎,正二品,还享受从一品俸禄,68岁的蒯祥,达到了仕途巅峰。
为什么朝廷如此重视一个工匠?答案在他的建筑作品里。
正统年间,皇宫三大殿遭遇火灾,化为灰烬,重建工程交给了蒯祥。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,这三座紫禁城最重要的建筑,都是他主持修建的。
天顺元年,1457年,承天门又遭雷击焚毁,这次重建,蒯祥已经59岁,但他没有推辞,接下了这个重担。
新建的承天门规模更大,气势更雄。从三层楼式木牌坊改为九开间门楼,奠定了今天天安门的基本格局。
除了宫殿,蒯祥还负责修建明十三陵中的长陵、献陵、景陵、裕陵每一座都是建筑精品。
蒯祥历经六朝皇帝,时人称奇。永乐、洪熙、宣德、正统、景泰、天顺,这六个朝代的重大建筑工程,几乎都有他的参与。
《宪宗实录》评价他:"凡百营造,祥无不与。"意思是所有的建筑工程,都少不了蒯祥。
明十三陵长陵实拍图
技术就是生产力,这句话在蒯祥身上得到了完美印证,凭借精湛技艺,他从一个普通工匠成长为朝廷重臣,改写了古代"匠人"的命运轨迹。
蒯鲁班的建筑遗产与历史地位
成化十七年,1481年3月27日,84岁的蒯祥在工部任上去世。
这个江南小村走出的建筑大师,在北京奋斗了64年,从19岁到84岁,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建筑事业。
蒯祥留下了什么?
首先是建筑作品。
紫禁城的三大殿、天安门、明十三陵、两宫五府六衙署,这些传世建筑都有他的心血,600年过去了,它们依然巍然屹立。
其次是技术传承。
香山帮在蒯祥的影响下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流派,一直延续到今天。2009年,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最重要的是理念创新。
蒯祥开创的南北融合建筑风格,成为明清宫廷建筑的标准模式,这种风格影响了中国建筑400多年。
蒯祥的人品也令人敬佩,官至二品,他依然保持工匠本色。
《明宪宗实录》记载:"为人恭谨翔实,虽处贵位,俭朴不改,常出入未尝乘肩舆,既老,犹自执寻引指使工作不衰。"
贵为侍郎,他从不坐轿子,80多岁了,还亲自到工地指导施工,这种敬业精神,值得今人学习。
蒯祥去世后,朝廷按侍郎规格为他举行葬礼,墓地选在故乡太湖之滨,面向浩瀚湖水,背依青山。墓前立有明英宗亲赐的"奉天诰命"碑,彰显着这位建筑大师的不凡身份。
今天,很多人知道天安门,却不知道蒯祥,这多少有些遗憾。一个18岁少年的设计,屹立了600年,这样的成就,值得被铭记。
技术改变命运,这是蒯祥故事的核心启示。在那个重农抑商、轻视工匠的时代,他凭借精湛技艺打破了阶层壁垒,实现了人生逆袭。
工匠精神,从来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蒯祥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"技近乎道",什么叫"精益求精"。
历史不应该遗忘这样的人,他们用双手和智慧,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。他们的名字,应该和他们的作品一样,永远流传下去。
参考资料:
人民网文化频道《天安门设计者蒯祥:有天赋 能以双手握笔同时画龙》(2014年)
新华网《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--蒯祥》(2003年)
故宫博物院官网《蒯祥》词条(2017年)
本章未完,點(diǎn)擊下一頁(yè)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