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大厂HR,优化一个小时前刚优化了2个同事。刚个娃一个26岁,两位P两jq肆起txt下载校招试用期;一个37岁,同事两个娃的岁校爸爸,租房住。招岁租房
在约谈之前,优化我特意又去看了他们的刚个娃简历。26岁那个这是两位P两她的第一份工作,谈话的同事时候哭的稀里哗啦,希望这次遭遇没有给她带来太大的岁校打击;37岁那个是我亲自招进来的,两个孩子,招岁租房jq肆起txt下载在北京租房住。优化离职谈话的刚个娃时候,他对我说,两位P两可能要回老家了,北京没户口、工作不稳定……。
昨天大概这个时候,老板告诉我,今天找这两个人谈话,底线N+1优化掉。我听到后内心很平静,毕竟不是第一次干这事了。但是在谈完之后,心里总还是很歉疚,而且每次都要提前给自己做心理建设,假设谈话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可能问题。
这两个人从反馈来看,能力都还不错,人品也没问题。只能说公司为了降本增效他们的条件更容易进入优化名单。26岁那位同事处于试用期;37岁同事入职不到两年(他入职时,职级P8,后面老板觉得这位薪资有点高),所以两人N+1赔偿的不会太多。这两位同事在交谈的时候,没有为难我,他们也清楚我就是一个执行上面命令的人,虽然内心很不忿,但还是接受自己走了……,哎,说不出的感觉。
今天是我在这家大厂的第1326天,也快到了不惑的年龄。虽然在这个人事岗位干了十多年,经历了很多,也看透了很多东西,却始终没看穿人性。从2022年开始团队就处于不停的折腾动荡中,短短两年的时间,大领导就换了3任。领导的频繁变动,业务停滞不前,传递到底层团队就是不断的降薪、裁员,整个过程中,经过我手的至少有100多人吧。在我的印象中,似乎没有一个是好聚好散的,更多是充满了对公司的敌意,有不少离职不久便拉黑了微信。
然而已经这样了,老板每次谈话,还经常提到的那句画着“大饼”的话:希望员工离开的那一天能够感恩公司,感谢平台给予的成长。现实的情况是离职几乎没人说公司好,即便剩下在职的也是在隐忍,为了那份工资收入。
从我十几年的人事经历和身边情况来看,被裁99%跟能力无关。
当一个公司的业务蓬勃发展,是不会轻易裁员的,因为需要有人干活,就算招新人进来,即便不如老人有经验,也愿意花费时间培养一个新人。但是遇到业务发展停滞不前,伴随的常常是架构调整频繁,一旦老板对某个项目不看好,裁员就可能随时到来。而且,大厂的绩效考核制度也非常严格,稍有不慎,就可能因为绩效低被列入优化名单。也许你会说,那我努力工作不就行了?但事实是,在大厂里,身边同事们都很努力且优秀。那些能够留下来的,往往是有着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价值的人,比如领导嫡系、部门核心骨干等。
所以工作能力,其实不见得是考虑最多的原因,因为一般情况下,天才很少,蠢才也没那么多,平庸水平的员工是主流,谁又比谁强多少。
作者:大喇叭;编辑:思齐。